筑牢校园安全防线:全面提升师生防诈骗意识
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,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手段多样化、技术智能化的新特点,给校园安全带来全新挑战。当前,各类诈骗手法不断翻新,从传统的电话诈骗到新型的网络诈骗,诈骗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和社会工程学原理,精心设计各种骗局,令人防不胜防。
近日,学院专门组织召开防诈骗工作专题会议,研究部署防范措施。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,师生群体成为诈骗分子重点瞄准的目标。分析近期发生的案例可以发现,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、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实施诈骗。其中,虚假兼职诈骗以"高额回报"为诱饵,诱导学生参与刷单任务;网络贷款诈骗以"低息快捷"为名,骗取学生个人信息和资金;冒充师长诈骗则通过伪造身份,以各种紧急事由要求学生转账汇款。


面对这些诈骗手法,最重要的是培养师生敏锐的辨识能力。当接到陌生来电声称涉及银行卡业务时,当收到中奖信息要求先支付费用时,当遇到所谓"公检法"工作人员要求配合调查时,都需要保持高度警惕。这些情况往往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陷阱,目的就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或贪念实施诈骗。
在日常生活中,师生要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。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,不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,不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和验证码。同时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,牢记"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",对"高回报""稳赚不赔"等承诺保持怀疑态度。遇到任何要求转账汇款的情况,都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。
学院通过持续开展安全教育,帮助师生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。重点培养师生三个方面的能力:一是辨识能力,能够快速识别可疑信息和电话;二是应对能力,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可疑情况;三是求助能力,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。这些能力的培养,需要师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提高。
值得一提的是,防诈骗不仅是个人需要关注的问题,更需要集体共同努力。同学之间要互相提醒,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,形成全员防诈的良好氛围。当发现可疑情况时,要及时向学院保卫部门报告,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诈骗发生。


随着技术的发展,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演变,这就要求我们的防范意识也要与时俱进。要定期关注最新的诈骗案例和防范知识,及时更新自己的"防诈知识库"。只有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,才能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诈骗手法。
维护校园安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。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,提高防范意识,掌握防范技能,筑牢校园安全防线,为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。记住:安全无小事,防范在身边,只有时刻保持警惕,才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。
2025年9月16日
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
 
 









